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知识
财产保全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发布时间:2024-12-17 10:47
  |  
阅读量:

一、财产保全的基本概念

 

(一)财产保全的定义及目的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针对那些可能会受到侵害的财产,采取的一种临时性保护措施。

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财产被不当处置,比如当事人一方为了逃避后续可能的判决履行责任,试图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等情况,通过财产保全将相关财产 “锁定”,确保后续法院作出的判决能够有效地执行,让权益受损一方最终能够切实获得应有的赔偿或权益保障,避免出现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的尴尬局面。

(二)财产保全适用的情形

以下是一些财产保全适用的常见情形:

情况紧急时:例如,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像有的债务人得知债权人要起诉自己追讨欠款了,就准备快速转移名下的存款、变卖房产等财产,如果债权人不马上申请财产保全,后续即便胜诉了,可能也没办法拿回属于自己的钱财了,这种时候就需要及时申请财产保全。

当事人一方可能转移财产的情况:在诉讼过程中,倘若发现一方当事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财产的迹象,比如频繁地将银行账户里的资金转出,或者把名下的贵重物品转移到他人名下等行为,另一方为了保障自己将来判决能顺利执行,就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案件属于给付之诉时:当案件具有给付内容,也就是一方要求另一方给付一定数量货币或财物的诉讼,像借款纠纷中要求对方偿还借款、买卖合同纠纷里要求对方交付货物或者支付货款等情况,为了确保对方有财产可供执行判决,往往也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此外,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依职权裁定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不过通常还是以当事人提出申请为主,毕竟当事人对自身权益状况以及对方的相关行为更为了解,能够更及时地判断是否需要通过财产保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财产保全申请人的关键要点

 

(一)申请人的资格条件

要成为财产保全申请人,需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申请人必须是利害关系人,也就是与即将进行的诉讼案件有着直接利害关联,其合法权益可能会因对方当事人的某些行为或者案件进展而受到影响的主体。例如在债务纠纷中,债权人就是利害关系人,若债务人有转移财产的迹象,债权人就可申请财产保全来维护自身追讨欠款的权益。

其次,在很多情况下,申请人可能需要提供担保。这是为了防止申请人随意申请财产保全,给被申请人的正常财产权益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比如在诉前财产保全时,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若不提供担保,法院会裁定驳回申请。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形,经法院审查判断后,认为不需要提供担保的,申请人则可按相应规定无需提供担保。

再者,还要符合相应的诉讼阶段要求。比如诉前财产保全,利害关系人需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而诉讼财产保全则是在案件受理之后、作出判决之前来申请,要根据具体所处的诉讼阶段依规进行申请操作,这样才能确保申请符合法定程序,被法院依法受理审查。

(二)申请人的申请流程

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时,有着一套严谨的流程。

第一步是准备申请材料。申请书的书写内容至关重要,需要载明申请保全人与被保全人的身份、送达地址、联系方式,清晰写明请求事项以及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明确请求保全数额或者争议标的,还要提供明确的被保全财产信息或者具体的被保全财产线索,同时注明为财产保全提供担保的财产信息或资信证明,或者不需要提供担保的理由等相关事项。此外,还需准备好身份证明,像个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法人的营业执照副本等能证明自身主体资格的材料,以及担保相关材料,例如如果用房产担保,要提供房产证等能证明房产情况的文件等。

第二步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申请。一般来说,诉前财产保全要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诉讼财产保全则向受理案件的法院提交申请。法院在接收到申请后,会对材料进行审查。

第三步就是等待裁定。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的,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须在 48 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一旦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服不得上诉,不过可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对裁定的执行。而诉讼财产保全的裁定时间,法院也会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后续如果出现如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况,比如被申请人提供了相应担保等符合解除条件的情形时,法院会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裁定。

(三)申请人的权益与责任

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有着相应的权益与责任。

就权益方面而言,申请人拥有保障自身权益的权利。通过申请财产保全,能够防止被申请人在诉讼过程中不当处置财产,避免出现将来即便胜诉了,却因对方转移、隐匿财产等情况而无法有效实现自身权益的局面,让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切实的保障,让后续法院生效判决能够顺利执行,使自己应得的赔偿或者权益得以实现。

在责任方面,申请人首先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要向法院证明存在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等符合财产保全申请的情形,以及所申请保全的财产情况等相关事实依据。其次,要配合法院的工作,比如按照法院要求及时补充材料、接受法院对相关情况的询问调查等。尤为重要的是,若申请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了损失,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例如申请人因错误判断或者恶意申请财产保全,导致被申请人的财产在保全期间无法正常使用、经营等而遭受经济损失,那么申请人就需要对这部分损失进行赔偿,法院可以裁定以申请人提供的担保对被申请人的损失予以补偿,也可以裁定申请人以其他财产权益作出补偿。

三、财产保全被申请人的关键要点

 

(一)被申请人的界定范围

在财产保全相关事宜中,可能成为被申请人的主体有多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债务人,例如在债务纠纷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此时负有债务的一方就是被申请人,因为债权人担心其转移、隐匿财产,从而影响后续判决生效后的执行情况,所以针对债务人的财产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不过,被申请人也不局限于此,还包括符合特定条件的第三人。比如在一些涉及债权转让或者债务承担的复杂案件中,第三人可能与争议的财产存在密切关联,并且其对财产的处置等行为可能会影响到申请人权益的实现,那么在满足相应法定条件时,这样的第三人也可以成为财产保全的被申请人。总的来说,只要是与争议财产相关联,其对财产的操作可能导致申请人合法权益受损的主体,都有可能在特定的财产保全案件中被界定为被申请人。

(二)被申请人需履行的义务

当被申请人接到法院送达的财产保全相关通知后,就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来配合法院实施保全措施。首先,被申请人必须严格禁止处置被保全的财产,像不能将已被查封的房产进行售卖、出租,也不能将被冻结的银行账户里的资金进行转出等操作,要确保这些财产在保全期间维持被 “锁定” 的状态,这是保障财产保全制度得以有效落实,以及后续判决能够顺利执行的关键所在。

同时,被申请人还应当按照法院的要求,如实提供与被保全财产相关的各类信息,例如财产的具体情况、是否存在其他权利负担等信息,方便法院全面掌握财产状况,准确开展保全工作以及后续的审理、执行等环节。另外,如果法院在执行保全措施过程中有需要被申请人协助的其他合理事项,比如配合进行财产清点、协助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等,被申请人也应当积极予以配合,不得无故推脱或者阻碍。

(三)被申请人的权利保障

被申请人虽然处于财产保全措施相对被动的一方,但同样拥有合法的权利保障。一方面,若被申请人认为财产保全措施存在不合理之处,比如存在超标的保全,也就是保全的财产价值远远超出了申请人诉讼请求所涉及的范围,或者认为保全的财产对象错误等情况,被申请人有权向法院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法院在接到这样的申请后,会依法进行审查核实,如果确实存在上述问题或者其他符合解除条件的情形,就会裁定解除财产保全,避免被申请人的财产权益受到不必要的持续影响。

另一方面,要是在财产保全期间,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因保全措施遭受了损失,比如因被保全的生产经营性财产无法正常使用、经营,导致出现经济损失等情况,被申请人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申诉、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向法院提供相应证据说明权益受损的事实以及损失的具体情况等,要求申请人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若双方对赔偿等问题存在争议,还可以通过后续的诉讼等法律程序来解决,以此来保障自身权益在财产保全过程中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合理的补偿。

四、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关系平衡

 

(一)双方权益的相互制约

在财产保全的过程中,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权益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申请人为保护自身权益申请保全时,必须要在合理范围内行事,避免过度损害被申请人权益。比如,申请人需要准确判断保全的必要性以及保全财产的范围,如果仅凭主观臆断,在缺乏充足证据支撑存在紧急情况,或者所申请保全财产价值远远超出自身诉讼请求涉及范围,像在一个普通的借款纠纷中,明明借款金额仅为 10 万元,却申请查封被申请人价值百万的多处房产及大量银行存款,这就属于过度保全,严重影响了被申请人正常的财产支配和生活、经营秩序。而且申请人在申请时要提供合理且必要的证据来证明保全的紧迫性等情况,否则随意申请就可能对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同时,被申请人维护自身权益时也会对申请人行为产生反向影响。若被申请人发现申请人存在保全不当的情况,例如超标的保全、保全对象错误等,有权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法院会依法审查核实,一旦确认存在问题,就会裁定解除,这就制约了申请人不合理的保全行为。并且当被申请人因保全措施遭受了合法权益损失时,比如被保全的生产经营性财产无法正常使用、经营导致经济损失,其可以要求申请人进行赔偿,这也促使申请人在申请保全时更加谨慎,充分考虑自身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避免后续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二)保障公平公正的重要性

在整个财产保全过程中,平衡双方关系、保障公平公正的诉讼环境有着重大意义。公平公正的环境是财产保全制度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财产保全制度设立的初衷本就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让可能胜诉的一方在诉讼过程中不用担心对方转移、隐匿财产而最终无法实现权益,同时也要保障被申请人的正当财产权益不被肆意侵害。

从申请人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公平公正的保障,随意的保全申请得不到有效规制,可能导致恶意保全等不良现象频发,不仅会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也会让被申请人对整个司法程序产生质疑,影响司法公信力。而对于被申请人而言,只有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其针对不合理保全提出的异议、权益受损后的赔偿诉求等才能得到公正对待,确保自身正当的财产权益在保全过程中不会无端受损,避免出现因他人不合理的保全行为而陷入经营困境或者生活不便等情况。

只有保障公平公正,双方当事人才能在财产保全过程中基于合法、合理的基础去维护自身权益,让整个财产保全制度良性运转,实现维护双方正当权益、促进司法公正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五、常见案例与实践建议

 

(一)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

在张某与李某的民间借贷纠纷中,张某借给李某 10 万元,约定一年后归还,但临近还款期限,张某发现李某有转移名下房产以及频繁支取银行存款的迹象,担心其后续无法偿还借款。于是张某作为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提供了自己名下一处同等价值的房产作为担保,并详细写明了李某的银行账户信息以及房产地址等财产线索。

法院经过审查后,认为张某的申请符合财产保全的条件,裁定冻结李某名下银行账户内的资金,并查封其准备转移的那套房产。最终,案件经过审理判决李某需偿还张某借款,由于之前的财产保全措施,张某顺利拿回了自己的 10 万元借款。

案例二:

A 公司与 B 公司存在买卖合同纠纷,A 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 B 公司交付了货物,但 B 公司却一直拖欠货款共计 50 万元,迟迟不予支付。A 公司在多次催讨无果后,准备向法院起诉,同时发现 B 公司正在与其他公司洽谈转让其名下的一批生产设备,A 公司担心一旦设备转让,后续即便胜诉也难以执行到货款,便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A 公司准备了齐全的申请材料,包括财产保全申请书,明确写明了请求保全的数额为 50 万元,以及 B 公司可能用于偿还货款的生产设备等财产线索,还提供了由保险公司出具的财产保全责任险担保。法院受理申请后,依法裁定查封了 B 公司的那批生产设备。后来法院判决 B 公司支付 A 公司货款,保全的设备得以用来抵偿部分货款,保障了 A 公司的权益。

案例三:

赵某与孙某因合伙经营产生纠纷,赵某认为孙某在合伙过程中存在私自挪用资金等损害自己权益的行为,决定起诉孙某要求分割合伙财产并赔偿损失,预计涉及金额为 80 万元。赵某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对孙某名下的存款、车辆以及其在其他投资项目中的股权等财产进行保全,提供了相应的担保。

然而,法院经过审查发现,赵某申请保全的部分股权归属存在争议,且其提供的关于孙某挪用资金的证据并不充分,无法证明情况紧急到必须进行诉前财产保全的程度,于是裁定驳回了赵某对该部分股权的保全申请,只对有明确证据且权属清晰的存款和车辆采取了保全措施。后续案件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合伙财产进行了合理分割,保全措施保障了相应财产能按判决执行。

(二)给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实用建议

给申请人的建议:

申请前准备方面:

充分收集证据:例如在债务纠纷中,要保留好借条、转账记录等能证明借贷关系以及对方可能存在逃避债务行为的证据,像聊天记录里对方提及要转移财产等内容,以此证明情况紧急,符合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

确定保全财产范围:精准预估自己诉讼请求涉及的金额和对应的财产范围,避免过度保全。比如借款纠纷中,借款是 20 万元,那就围绕对方价值相当的财产去收集线索,像对方的银行存款、可查知的房产、车辆等情况,不要盲目对对方远超债务金额的大量财产都申请保全。

准备好担保: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常见的有现金担保、实物担保(如房产、车辆等,要确保产权清晰且能依法用于担保)以及财产保全责任险担保等。若是选择实物担保,要准备好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等相关权属证明文件;选择财产保全责任险担保,要和保险公司签订好相应合同并获取保函等。

申请中操作方面:

规范书写申请书:申请书内容务必完整准确,清晰写明申请保全人与被保全人的身份、送达地址、联系方式,明确请求事项以及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详细列出请求保全数额或者争议标的,提供明确的被保全财产信息或者具体的财产线索,同时注明为财产保全提供担保的财产信息或资信证明,或者不需要提供担保的理由等相关事项。

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申请:严格按照规定,诉前财产保全要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诉讼财产保全则向受理案件的法院提交申请,避免因提交法院错误而耽误申请流程。

积极配合法院审查:按照法院要求及时补充材料、接受法院对相关情况的询问调查等,若法院对申请的财产范围、证据等提出疑问,要尽快做出合理说明和补充完善。

给被申请人的建议:

面对保全时的应对方面:

核实保全情况:仔细查看法院送达的财产保全相关通知,确认保全的财产范围、保全措施类型(如查封、冻结、扣押等)以及对应的裁定依据等是否准确合规,若发现存在超标的保全,也就是保全的财产价值远远超出了申请人诉讼请求所涉及的范围,或者认为保全的财产对象错误等情况,及时收集相关证据。

申请解除保全:可以通过提供担保的方式,请求法院解除保全措施,担保可以是金钱担保,也可是实物担保等,向法院证明自己有履行后续判决的能力且不会影响申请人权益实现;也可以在收到保全裁定后的五日内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请解除保全,提交证据材料,证明保全裁定的违法或不当之处。

收集证据应对诉讼:在诉讼期间,积极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和材料,证明保全裁定的违法或不当之处,或者证明自己在案件涉及的纠纷中并不存在损害申请人权益的行为等,争取法院的支持和公正裁决。例如在合同纠纷中,拿出自己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相关凭证等。

考虑法律援助:倘若自身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无法自行应对财产保全情况,可寻求法律援助,委托专业律师协助应对相关事宜,律师能够更专业地判断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