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知识
裁定作出后保全财产被转移
发布时间:2024-09-27 10:32
  |  
阅读量: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保全财产在被保全人转移的情况,尤其是当被保全人收到将要被裁定的消息时,为了避免财产被执行,往往会提前将财产转移,导致裁定的执行陷入困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申请人的权益,确保裁定的效力呢?这就需要对保全财产被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保全财产。保全财产是指在诉讼或者仲裁过程中,一方当事人申请对涉案财产进行保全,以防止对方当事人转移财产,确保裁定的执行。保全财产通常包括冻结银行账户、查封房产等措施。当法院作出裁定后,被保全人如果转移保全财产,将直接影响裁定的执行,损害申请人的权益。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财产,可以采取保全措施:(一)金钱、(二)有价证券、(三)动产、(四)不动产、(五)其他财产权。”由此可见,我国法律对保全财产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请保全相应的财产。

那么,保全财产被转移的情况有哪些呢?根据司法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被保全人提前转移财产:在收到将要被裁定的消息后,被保全人为了避免财产被执行,提前将财产转移给他人,或者隐匿、销毁财产。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被保全人有预料裁定的结果不利于自己的时候,为了避免损失,提前转移财产,企图逃避执行。

2.第三人协助转移财产:被保全人委托第三人帮助转移财产,或者第三人主动协助被保全人转移财产。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被保全人与第三人存在密切关系时,例如被保全人是公司,第三人是公司的股东或高管;被保全人是个人,第三人是他的亲属或朋友等。

3.利用法律漏洞转移财产:被保全人利用法律规定,通过合法的形式转移财产。例如,被保全人通过离婚的方式,将财产转移给配偶;或者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将财产转移给其他股东等。

4.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证据:被保全人为了转移财产,伪造、变造、隐匿、销毁相关证据,企图掩盖财产的真实情况,逃避执行。

面对保全财产被转移的情况,申请人应该如何应对呢?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申请人可以在得知被保全人转移财产的行为后,立即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申请人逾期未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因此,如果被保全人转移了财产,申请人可以以被保全人不再拥有足够的财产来提供担保为由,要求法院解除保全,从而避免被保全人进一步转移财产。

2.如果被保全人转移财产的行为已经造成损失,申请人可以要求被保全人赔偿。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造成被申请人损害的,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如果被保全人转移财产的行为导致申请人无法执行裁定获得赔偿,申请人可以要求被保全人赔偿相应的损失。

3.申请人可以向法院提供被保全人转移财产的证据,要求法院对转移的财产采取进一步的保全措施。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财产,可以采取保全措施:(六)其他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已经查封、扣押的财产。”因此,如果被保全人转移的财产已经被其他法院或仲裁委员会查封、扣押,申请人可以要求法院对这些财产采取进一步的保全措施,防止被保全人进一步转移财产。

4.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追加被保全人转移财产的受让人为共同被申请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被申请人认为错误或者保全措施不当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解除。人民法院可以附加条件或者变更保全措施。”因此,如果被保全人转移财产给第三人,申请人可以要求法院追加受让人为共同被申请人,并对转移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防止被保全人进一步转移财产。

5.申请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被保全人转移财产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隐匿、转移、变卖、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此,如果被保全人转移保全财产的行为涉嫌犯罪,申请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被保全人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保全财产被转移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裁定的执行,损害申请人的权益。面对这种情况,申请人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包括申请解除保全、要求赔偿损失、提供转移财产的证据、追加受让人为共同被申请人等。此外,如果被保全人转移财产的行为涉嫌犯罪,申请人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刑事责任。总之,申请人应该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裁定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