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知识
财产保全还扣留驾驶证吗
发布时间:2024-09-26 18:34
  |  
阅读量: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驾驶证也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和工作的重要凭证。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因各种原因被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案件也时有发生。那么,财产保全措施还扣留驾驶证吗?扣留驾驶证是否合法?扣留后当事人的权益如何保障?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被转移损害债权人利益,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标的采取的暂时性保护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由此可见,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实际执行。

那么,人民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是否可以扣留当事人的驾驶证呢?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一般不应扣留当事人的驾驶证。理由如下:

首先,驾驶证不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保全财产的范围。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查封、扣押、冻结当事人的银行存款、金融资本、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和其他财产。”驾驶证不属于上述财产范围,且驾驶证具有的人身性、资格性特征,使其不能作为人民法院保全的财产。因此,人民法院不应将驾驶证纳入保全财产的范围。

其次,扣留驾驶证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驾驶证是机动车驾驶人依法驾驶机动车的凭证,是机动车驾驶人从事特定职业、享受特定权利的资格证明。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意味着驾驶证是机动车驾驶人上路行驶的必备条件。一旦被人民法院扣留,将直接导致机动车驾驶人无法正常驾驶机动车,从而影响其日常出行和工作,特别是对于以驾驶机动车为职业的人来说,更是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再次,人民法院扣留驾驶证缺乏法律依据。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适用下列规定:(一)人民法院冻结财产,应当通知被冻结财产的人不得转让、处分;(二)人民法院查封财产,应当通知被查封财产的人停止转让、处分;(三)人民法院扣押财产,应当收存、保管;(四)人民法院可以委托银行、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财产保全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财产保全担保公司或者其他有资格的机构协助执行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任务。”上述法律条款并未赋予人民法院扣留驾驶证的权力,人民法院扣留驾驶证缺乏直接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一般不应扣留当事人的驾驶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扣留当事人的驾驶证。如果当事人存在转移、隐匿、毁损、变卖已被人民法院查封、扣押的财产等妨碍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对当事人处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人民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谨慎行使权力,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扣留当事人驾驶证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基层人民法院受案多人手少、办案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未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从而出现超范围保全的情况。因此,笔者建议,人民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应严格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准确把握保全财产的范围,避免超范围保全的情况发生。同时,人民法院应加强对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办案人员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此外,对于因人民法院扣留驾驶证而导致权益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是向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对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人民法院复议财产保全措施,适用本节有关规定。”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向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请求人民法院重新审查保全措施是否适当。人民法院复议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维持、变更或者解除保全措施。

二是向人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人民法院扣留驾驶证的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权,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国家赔偿申请,要求人民法院赔偿其遭受的损失。

三是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反映。根据我国《人民法院信访工作规定》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信访工作机构受理下列来访事项:(一)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执行裁定以及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处理的司法行为不服,提出申诉或者再审申请的;(二)对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在法定诉讼程序外,向人民法院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三)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处理的来访事项。”因此,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反映,请求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扣留驾驶证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依法作出处理。

总之,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是司法实践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实际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法院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谨慎行使权力,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人民法院应加强对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办案人员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避免出现超范围保全的情况发生,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