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知识
诉讼中对第三人财产保全
发布时间:2024-09-25 20:01
  |  
阅读量:
## 诉讼中对第三人财产保全 ### 目的和意义 当事人财产保全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诉讼秩序,防止当事人因财产转移、隐匿甚至毁灭而妨害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对第三人财产保全是在一般财产保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为了保障被执行人的合法财产权不受过分侵害,防止执行标的不当扩大,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 法律依据 我国法律对于诉讼中对第三人财产保全的规定散见于《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合法权益难以实现的,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第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执行人是为逃避执行而转移财产,或者为被执行人隐匿财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执行申请人的申请,裁定将该第三人的财产纳入执行范围。 ### 保全条件 **1. 诉讼过程中** 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必须在诉讼过程中进行,不能在裁判结果生效后。对于执行异议之诉和执行复议案件,在办理过程中原执行行为尚未终结,故对第三人财产保全仍应适用诉讼中保全的相关规定。 **2. 有证据证明需要保全** 申请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 * 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或者变卖财产等行为,可能损害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 第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执行人有前述行为,为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提供便利。 **3. 申请人在申请书中提供担保**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提供担保。担保方式可以是现金、银行存款、国债或者依法可以保全的其他财产。担保的数额一般不低于被保全财产的价值。如果申请人滥用保全措施,造成对方当事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 法院先行审查** 人民法院在对第三人财产保全之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和证据进行审查。如果申请人提交的证据不充分,或者不能证明保全的必要性,法院可以裁定驳回申请。 ### 保全方式 对于第三人财产保全的具体方式,以查封、冻结等为主要方式。 **1. 查封** 查封是人民法院将被执行人的动产或不动产扣押、看守,禁止被执行人处分和他人侵害。查封的对象包括: * 房屋、土地、车辆、机械设备等不动产和动产。 * 股权、债权等无形财产。 **2. 冻结**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将被执行人或者可能与被执行人负有债务的单位的存款、汇款、有价证券等资金、财产进行控制,禁止被执行人或者上述单位划转资金、转让或者处分财产。冻结的对象包括: * 银行存款、信用卡、理财产品等存款资产。 * 股票、基金、债券等有价证券。 ### 保全效力 第三人财产保全一旦生效,第三人即负有协助执行的义务。第三人应当妥善保管被查封、冻结的财产,不得擅自转移、处分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否则,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并追究第三人的法律责任。 ### 保全解除 **1. 诉讼终结** 案件经过终审判决、调解或者其他法定方式结案的,财产保全措施自然解除。 **2. 申请撤销** 申请人申请解除财产保全的,人民法院应当时机作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3. 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保全措施不当或者不必要的,可以裁定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4. 担保人撤回担保** 担保人可以随时撤回担保,但应当提前十五日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应当在收到通知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供新的担保,否则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 法律责任 **1. 违反保全命令** 当事人违反人民法院的财产保全命令,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被保全财产或者收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的措施;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人违反人民法院的财产保全命令,隐匿、转移、变卖、毁损被保全的财产或者收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2. 权利滥用** 申请人申请诉讼中保全措施,不提供担保的,或者在申请中恶意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或者在保全措施执行后,不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措施,致使被保全人遭受重大损失的,被保全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赔偿。 ### 程序操作 **1. 申请** 申请人在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即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对第三人财产保全。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事项、事实理由、证据和担保方式。 **2. 审查** 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查申请材料和证据。 **3. 作出裁定**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作出财产保全裁定;认为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4. 执行** 人民法院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后,应当及时通知被执行人和第三人,并依法执行保全措施。 ### 实务问题 **1. 担保比例** 申请财产保全时,担保比例一般不低于被保全财产的价值。但在实践中,有些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担保比例。例如,对于执行异议之诉和执行复议案件,担保比例可以适当降低。 **2. 保全范围** 申请人应当根据需要,明确提出保全的范围和标的,不能笼统地申请对第三人财产进行保全。保全的范围一般应当与申请人请求执行的标的范围一致。 **3. 证据证明** 申请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第三人与被执行人之间有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或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被执行人有前述行为。证据可以是书证、证人证言、物证、视听资料等。 **4. 第三人的异议** 第三人对财产保全裁定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保全措施不当或者不必要的,应当裁定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5. 善意第三人** 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而取得该财产的,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财产确与执行标的无关的,应当裁定解除对该财产的查封、冻结措施。 ### 结语 诉讼中对第三人财产保全制度的适用,对于预防和制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行为,保障执行程序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法院在适用该制度时,应当综合考虑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滥用保全措施,侵害无辜的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