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知识
执行期间需要财产保全吗
发布时间:2024-09-24 15:26
  |  
阅读量:

## 执行期间需要财产保全吗?

在民商事案件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迫切希望能够尽快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被执行人出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转移、隐匿或者变卖财产的情况,从而导致生效法律文书难以执行,损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为了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我国法律规定了在执行期间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本文将从财产保全的必要性、适用条件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对执行期间财产保全进行探讨。

**一、执行期间财产保全的必要性**

财产保全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或执行过程中,为保障将来生效的判决、裁定能够得到执行,而依法采取的限制当事人处分特定财产的措施。执行期间的财产保全是在诉讼程序已经终结,进入到执行程序后,为了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实现而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

在执行阶段,由于部分被执行人不愿意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可能会采取各种方式逃避执行,例如转移财产、隐匿财产、低价变卖财产等,导致法院无法执行到位,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实现。因此,为了有效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期间进行财产保全十分必要。

**二、执行期间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期间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已经进入执行程序。** 这意味着已经取得了生效的法律文书,例如判决书、调解书、仲裁裁决书等,并且已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 **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可能转移、隐匿、变卖财产,导致生效法律文书无法执行。** 申请执行人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行为或倾向,例如被执行人大额资金外流、变卖房产车辆、注销公司等。

3. **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财产保全措施的采取应当遵循最小损害原则,尽量减少对被执行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并且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三、执行期间财产保全的具体措施**

在执行期间,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财产保全措施:

1. **查封。** 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禁止其处分的措施。查封的财产可以是被申请执行人所有的财产,也可以是被申请执行人对他人享有的债权。

2. **冻结。**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存款、汇款、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禁止其提取、转让的措施。冻结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3. **扣押。** 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将被执行人的动产、特定物以及其他可以移动的财产,从被执行人处移交到人民法院指定的场所进行保管的措施。扣押适用于容易灭失、变质、贬值的财产,以及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财产。

4. **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措施外,人民法院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其他必要的财产保全措施,例如禁止被执行人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行为、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

**四、执行期间财产保全需注意的问题**

在执行期间申请财产保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及时申请。** 申请执行人在发现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风险时,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避免财产损失的扩大。

2. **提供充分证据。** 申请执行人应当提供被执行人可能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证据,例如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线索、被执行人大额资金外流的证据、被执行人隐匿财产的证据等。

3. **提供担保。** 为了防止申请执行人滥用财产保全,损害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申请执行人一般需要提供担保。担保的形式包括现金、银行保函、保证保险等。

**五、结语**

执行期间财产保全制度是保障生效法律文书顺利执行的重要制度,对于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慎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既要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要防止损害被执行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希望被执行人能够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共同维护司法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