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借款财产保全时效,即请求保全被执行人的财产的权利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被执行人怠于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之日起两年内行使。
保全时效期间
借款财产保全时效期间为两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被执行人怠于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之日起计算。
知道时间:指债权人通过法院送达执行通知书或其他方式确切知晓被执行人怠于履行义务的时间。 应当知道时间:指债权人虽未实际知道但根据案件情况可以推定其理应知晓被执行人怠于履行义务的时间,例如执行裁定书或执行通知书邮寄送达至被执行人住所,但被执行人拒收。保全时效的效力
超过借款财产保全时效,债权人将丧失请求财产保全的权利。法院将驳回其保全财产申请。法院在审查债权人申请保全财产时,应当主动审查是否超过保全时效。
中断和中止保全时效
保全时效可以被中断和中止。
中断:债权人在保全时效期间内采取的任何保全措施均会中断时效,中断后时效重新计算。 中止:保全时效在下列情形下中止: 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债权人无法行使请求保全权利的; 被执行人离开住所地躲避债务的; 因诉讼或仲裁,债权不能及时实现的。保全措施
在借款财产保全时效期间内,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保全措施:
申请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其他资金账户; 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 禁止被执行人转让、处分其财产; 其他法律规定的保全措施。债权人的责任
债权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提供证据证明:
生效的法律文书; 被执行人怠于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 采取保全措施的必要性; 财产保全的范围、数量、地点等信息。 债权人不得滥用财产保全权,造成被执行人的不必要损失。如果债权人提供的证据不充分或存在保全过度等情形,法院有权驳回债权人的申请或解除财产保全。解除保全
在以下情形下,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 保全时效已届满的; 债权人提供的证据不充分或者滥用保全权的; 其他应当解除财产保全的情形。 法院解除财产保全后,被执行人可以申请返还已被保全的财产。实践中的问题
借款财产保全时效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起算时间的认定:由于执行通知书送达方式不同,导致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被执行人怠于履行义务的时间存在争议。 中断和中止的认定:债权人应当采取哪些保全措施才构成中断?保全时效在哪些情况下中止?(因疫情导致无法申请执行强制令算中止吗) 证据证明难:债权人如何证明被执行人怠于履行义务以及采取保全措施的必要性?司法解释和相关规定
为解决借款财产保全时效方面的争议和问题,相关司法机关出台了若干司法解释和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和执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人民法院保全财产执行规程》; 上述规定对借款财产保全时效的起算、中断、中止、解除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结语
借款财产保全时效是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和财产安全。债权人应当及时行使请求保全财产的权利,避免超过时效而丧失权利。法院在审查债权人的保全申请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查证据,既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防止濫用保全權利,损害被执行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