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二审判决后的财产保全
发布时间:2024-08-07 23:39
  |  
阅读量:

二审判决后的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和其他有权机关,为保证将来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和其他生效法律文书能够得到执行,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或判决、裁定作出之后,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限制当事人处分其财产或争议标的物的一种法律制度。二审程序结束后,一方当事人如不服二审判决,在申请再审或提起其他法律途径救济的同时,可以申请对生效判决进行财产保全,以防止对方当事人转移财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二审判决后财产保全的适用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二审判决后,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1. 申请执行人申请财产保全。二审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保全,以防止被执行人在执行程序开始前转移、隐匿财产。

2. 当事人申请再审期间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不服二审判决,在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期间,可以申请财产保全,以防止对方当事人在再审期间转移、隐匿财产,损害自身利益。

3. 当事人拟提起其他法律途径救济时申请财产保全。例如,当事人拟提起检察院抗诉或审判监督程序的,也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二、二审判决后财产保全的申请条件

申请二审判决后的财产保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需有明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申请人是指拥有生效判决确认的实体权利,并因对方当事人可能转移、隐匿财产而面临难以实现权利风险的当事人。被申请人为负有生效判决确认的义务,且其财产可能被转移、隐匿,从而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当事人。

2. 需有财产保全的具体请求和事实、理由。申请人应当明确提出具体的财产保全请求,包括保全标的、保全方式、保全范围等内容。同时,申请人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证明被申请人存在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或可能性,以及不采取保全措施将可能导致申请人合法权益难以实现的风险。

3. 申请财产保全的数额应当与申请执行的数额或诉讼请求的数额相适应。法院在审查财产保全申请时,应当考量申请保全的数额是否与申请执行的数额或诉讼请求的数额相适应,避免过度保全,损害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三、二审判决后财产保全的程序

1. 申请。申请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2. 审查。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采取保全措施。对于情况紧急的,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

3. 采取保全措施。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常见的财产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

4. 提供担保。申请人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原则上应当提供担保。担保的形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和存款等。但申请人申请保全的是在生效判决中已经确定的人身损害赔偿、赡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不要求提供担保。

5. 异议。被申请人对财产保全裁定不服的,可以提出异议。法院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五日内进行审查,作出裁定。异议不影响财产保全措施的执行。

四、二审判决后财产保全的期限和解除

财产保全的期限由法院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确定,最长不超过一年。财产保全的期限届满时,财产保全措施自动解除。

在以下情况下,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解除:

1. 申请人请求解除的。

2. 执行程序开始后的。

3. 申请人撤回申请的。

4. 申请人未按期提供担保的。

5. 法院认为应当解除的其他情形。

五、结语

二审判决后的财产保全制度,对于保障胜诉当事人最终实现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申请人应当充分了解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及时提出申请,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