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行政诉讼有财产保全
发布时间:2024-07-31 23:48
  |  
阅读量:

行政诉讼有财产保全

行政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案件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及其利害关系人(通常是被申请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而依法采取的强制性措施,以保证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财产保全制度是保障生效法律文书得以顺利执行、维护司法权威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保障。

一、 行政诉讼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

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诉讼财产保全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法律法规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至六十一条,规定了申请财产保全的主体、条件、程序、措施、期限以及解除和复议等内容。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六条至二百一十一条,对行政诉讼财产保全的具体适用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至一百零八条,关于财产保全的规定,经必要参照,适用于行政诉讼。

二、 行政诉讼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诉讼财产保全的适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换言之,必须是针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

2. 申请人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诉讼中的利害关系人。

3. 必须有明确的申请保全的标的物,且该标的物必须属于可以采取保全措施的财产。

4. 必须存在不采取保全措施,将难以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将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现实危险。

三、 行政诉讼财产保全的措施

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主要包括:

1. 查封、扣押。这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人特定财产进行查封、扣押,限制其对财产的处分,防止财产被转移、隐匿或毁损。

2. 冻结。这是指人民法院冻结被申请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汇款或者股票,限制其对财产的支配。

3. 其他措施。除上述措施外,法律还规定了其他可以采取的措施,例如,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指定被申请人将款项、资金、财产交付保管等。

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当限于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产;财产保全采取的措施,应当与其目的相适应,尽量减少对被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四、 行政诉讼财产保全的程序

申请财产保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为诉前保全和诉讼中保全两种情况:

1. 诉前保全,是指利害关系人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做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2. 诉讼中保全,是指当事人在起诉后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48小时内做出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对于情况不紧急的,应当在五日内做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五、结语

行政诉讼财产保全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保障制度,在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例如,如何平衡当事人双方利益、如何规范自由裁量权等。相信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行政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