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知识
刑事案件能不能保全财产
发布时间:2024-07-21 08:37
  |  
阅读量:

刑事案件能不能保全财产?

在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涉及到被害人权益保障和被告人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其中财产问题尤为突出。为了防止被告人隐匿、转移、挥霍财产,损害被害人及国家利益,同时也为了防止在案件尚未明朗的情况下错误处置财产、损害被告人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一系列财产保全措施。本文将对刑事案件中的财产保全进行全面解读,包括其法律依据、适用对象、适用情形、具体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财产保全的法律依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刑事案件中的财产保全作出了规定,主要包括: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第九十一条规定:"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进行鉴定、估价、拍照、录像、登记、保管等工作。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文件,应当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和被查封、扣押、冻结财物、文件持有人或者保管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一份附卷,一份交被查封、扣押、冻结财物、文件持有人或者保管人。

*

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扣押、冻结的财产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记录,定期进行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以及依照本法第一百零五条、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应当予以没收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对涉案的其他财物,在刑事诉讼程序终结后,返还给物权所有人或者持有人的;对身份不明的所持物品,以及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其他无主财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

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冻结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的存款、汇款以及其他财产,应当作出决 定,并及时通知金融机构、单位或者个人执行。”

*

第三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侦查机关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财产清单、证据目录等材料。”

3.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

第五百三十五条规定:“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的财产,以及与被告人共同生活的人员的财产来源不明,确有可能是其利用犯罪所得转化或者掩饰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以上法律法规构成了刑事案件财产保全的法律基础,体现了保障被害人权益和维护司法公正的立法精神。

二、财产保全的适用对象

刑事案件财产保全的适用对象包括以下两类人员:

1. 被告人:对于可能被判处刑罚,并且需要承担财产刑或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对其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2. 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员: *

a)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以及与其共同生活的人员,如果其财产来源不明,且有可能是利用犯罪所得转化或者掩饰的,可以对该部分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

b) 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代为保管、转移、隐匿违法所得或者犯罪工具的人员,可以对其保管、控制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

c) 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如果其财产与案件存在关联性,并且存在转移、隐匿财产的风险,可以对该部分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三、财产保全的适用情形

并非所有刑事案件都适用财产保全,只有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情况下,司法机关才能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可能判处财产刑的案件:如果案件性质和犯罪情节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可能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等财产刑,司法机关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以保证将来能够顺利执行财产刑。

2. 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件:如果案件性质和犯罪情节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了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转移、隐匿财产,司法机关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 其他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形:例如,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利用非法所得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为了防止其逃匿,司法机关也可以依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四、财产保全的具体措施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刑事案件中常见的财产保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查封:指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财产,采取暂时控制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强制措施。查封的财产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例如房屋、车辆、存款、股权等。

2. 扣押:指司法机关将与案件有关的财产,暂时转移到司法机关指定的场所进行保管的强制措施。扣押的财产主要是指与案件有关的物证、书证等,例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等。

3. 冻结:指司法机关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时冻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存款、汇款等的强制措施。冻结的目的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转移、隐匿财产,保障将来能够顺利执行财产刑或者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五、财产保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刑事案件中适用财产保全措施,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既要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财产权。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合法性原则: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由法定的机关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不得超越法律授权或者滥用职权。

2. 比例原则: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当与案件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相适应,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例如,对于犯罪数额较小的案件,一般不宜采取冻结全部银行账户等过于严厉的保全措施。

3. 及时性原则:司法机关应当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避免错失最佳时机,导致财产被转移、隐匿。同时,对于已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如果案件情况发生变化,不适宜继续采取,应当及时解除。

4. 告知义务:司法机关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应当及时告知被采取措施的人员,并告知其有权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总之,刑事案件中的财产保全制度,是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正确理解和适用财产保全制度,既要依法打击犯罪,又要保障人权,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