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产保全被冻结是什么违法?
“财产保全被冻结” 这一说法本身存在概念上的混淆,容易引起误解。准确地说,应该是“财产被采取保全措施”和“财产被冻结”两种不同的法律状态。两种状态都涉及对财产权利的限制,但两者适用的法律依据、适用对象、实施主体以及具体限制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区别。
**一、财产被采取保全措施**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和其他有权机关,在当事人起诉前或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通常是被申请人)转移、隐匿、毁损财产,或为将来执行判决做好准备,依法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限制处分的措施。常见的财产保全措施包括:
1. **查封:**对可以移动的财产,由法院派人将财产加贴封条,禁止使用、处分。例如:车辆、机器设备等。
2. **扣押:**对可以移动的财产,由法院派人将财产运至指定地点保管,禁止使用、处分。例如:贵重物品、文件材料等。
3. **冻结:**对银行存款、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由法院通知银行或其他有关单位,禁止被申请人提取或转让。
4. **其他:
包括对不动产进行查封登记,对船舶进行扣押,以及对特定收益进行提取等。需要注意的是,财产保全措施本身并非违法行为。相反,它是保障债权实现、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法律也对申请财产保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1. **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 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并证明其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例如: 存在需要保全的财产、存在财产遭受损失的危险等。
2. **必须由有权机关依法审查批准。** 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在审查通过后依法作出裁定。
3. **必须在法定范围内采取。** 保全措施的范围应当与其请求的金额或标的物价值相适应,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二、财产被冻结**
财产冻结是指有权机关基于特定法律目的,依法限制当事人对特定财产的处分权。与财产保全不同,财产冻结不以保障债权实现为唯一目的,而可能基于刑事案件侦查需要、反洗钱需要、反恐怖融资需要等多种原因。
例如:在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检察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转移、隐匿涉案资金,可以依法对相关银行账户进行冻结。
与财产保全一样,财产冻结也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由有权机关依法进行。
**三、 两种情况下的违法情形**
虽然财产保全和财产冻结本身都是合法的法律制度, 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则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 常见的违法情形包括:
1. **非法申请财产保全或冻结。** 例如:明知没有债权债务关系,却恶意申请财产保全,或伪造证据申请财产冻结等,都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或其他犯罪。
2. **超范围、超期限采取保全或冻结措施。** 例如:法院裁定冻结被申请人10万元存款,但申请人在执行过程中却冻结了其100万元存款,或冻结期限届满后未及时解冻等,都可能构成滥用职权罪或其他违法行为。
3. **不当解除保全或冻结。** 例如:在案件尚未审结,或财产来源不明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迫于压力解除了保全或冻结,导致国家财产遭受损失,则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或其他违法行为。
**四、 当事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您的财产被采取了保全措施或被冻结,您应当冷静对待,并积极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了解情况。** 您可以要求法院或其他相关 机关出示相关法律文书,了解被采取措施的原因、依据、期限等,并妥善保管相关材料。
2. **积极沟通。** 您可以与申请人进行沟通, 争取协商解决纠纷,或通过提供担保等方式解除保全或冻结。
3. **依法维权。** 如果您认为保全或冻结措施存在违法或不当,您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或相关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保全或冻结,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总之,“财产保全被冻结” 这一说法本身并不准确。财产保全和财产冻结都是维护司法公正、保障社会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 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则可能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应当积极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