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民事诉讼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立案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也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判决难以执行,我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簡稱《民訴法》)规定了诉讼保全制度。实践中,当事人能否在立案时申请保全,是当事人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
《民訴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责令其提供担保、先予执行等保全措施。”此规定表明,保全的立法目的在于防止当事人一方的行为致使判决难以执行或造成其他损害。
对申请保全的条件,《民訴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申请保全,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可以先作出裁定,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后执行。”从该规定可知,申请保全一般需要提供担保,但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先作出裁定,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后执行。
关于立案时能否申请保全,实务界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立案时可以申请保全。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民訴法》第九十一条仅规定了立案时当事人应当提交的材料,而未禁止当事人在立案时申请保全。因此,立案时申请保全不违反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二种观点认为,立案时不可以申请保全。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民訴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申请保全,应当在诉讼开始前提出”,诉讼开始以立案为标志。因此,立案前申请保全违背了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应当受理。
对于这两种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保全财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保全规定》)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百条第一款规定的保全措施,可以在立案前或者立案后申请。”《保全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民訴法》相关规定的司法解释,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因此,根据《保全规定》的规定,立案时可以申请保全。
当事人在立案时申请保全,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立案申请书; 保全申请书; 保全担保; 其他必要材料。人民法院在受理后,应当审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保全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符合规定的,应及时作出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保全措施的种类、范围以及期限等内容。
当事人立案时申请保全,人民法院应当一并进行审查。如果材料齐全、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及时作出裁定。反之,如果材料不齐全、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驳回申请。
当事人在立案时申请保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保全申请必须具体、明确。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保全措施的种类、范围以及期限,申请保全的理由和事实依据,并附具相关证据。 保全担保必须及时提供。当事人在申请保全时应当提供担保。担保方式可以是金钱、有价证券、不动产等。 保全期限不应过长。当事人在申请保全时应当明确保全期限。一般情况下,保全期限不得超过诉讼中本阶段的期限。 注意保全的种类。当事人在申请保全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全措施。实践中常见的保全措施有冻结存款、查封扣押财产、禁止转让财产等。 注意保全的目的。当事人在申请保全时应当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为目的,不得滥用保全权。在立案时申请保全,可以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其他损害。但当事人在申请保全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注意以上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