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当事人(主要是被告)转移、隐匿、变卖财产,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依法采取的限制财产权利人对财产进行处分的强制措施。财产保全通常发生在诉讼之前或诉讼过程中,目的是为了保证将来生效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而财产保全被执行人,则是指在财产保全程序中,其财产被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一方当事人,通常是被告。
财产保全的对象是当事人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以及债权等财产权利。具体而言,可以是:
货币、存款、股票、债券等; 房屋、土地、车辆等; 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可以转让的合同权利等。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申请人提出申请; 申请人提供担保; 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行为,或者有事实表明将要发生此类行为,且不采取保全措施将可能使申请人无法实现债权。财产保全被执行人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法律赋予了其相应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其应尽的义务。
财产保全并非永久性的强制措施,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解除:
申请人申请解除: 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认为不需要继续保全的情况下,申请解除财产保全。 法院裁定解除: 申请人败诉,诉讼终结的; 申请人撤回诉讼申请或者仲裁申请的;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并且和解协议已经履行的; 采取保全措施错误的; 其他不需要继续采取保全措施的情况。财产保全与财产执行是两种不同的法律程序,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区别 财产保全 财产执行 目的 保障将来判决的顺利执行 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 前提条件 需要提供担保,证明不采取保全措施将无法实现债权 需要有生效的法律文书 时间 诉讼开始前或诉讼过程中 判决生效后 效力 暂时性措施,最终结果取决于案件的审理结果 最终强制力,实现债权人的权利财产保全是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的必要措施。作为被执行人,应当了解自身在财产保全程序中的权利义务,积极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配合法院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