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采取“假离婚”的手段,将财产转移给配偶,以达到保全财产的目的。更有一些“老赖”在成功躲避债务后,选择与前配偶复婚,企图将转移的财产合法化。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法律的践踏,也是对社会公平和诚信原则的严重挑战。本文将对“老赖假离婚保全财产后再复婚”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约定离婚,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解除夫妻关系,离婚后仍然共同生活,并意图在目的达成后复婚。为了逃避债务而“假离婚”,债务人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手法:
1. **虚构离婚理由,协议离婚。** 债务人与配偶会编造一些看似合理的离婚理由,例如感情不和、性格不合等,然后通过协议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为了使“假离婚”看起来更真实,他们甚至会伪造一些证据,例如虚假的聊天记录、出轨照片等。
2. **制造债务属于个人债务的假象。** 债务人会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债务由其个人承担,与配偶无关,并将大部分财产分割给配偶。这样一来,即使债权人起诉到法院,也只能追偿债务人名下的财产,而无法触及已经转移到配偶名下的财产。
3. **通过诉讼离婚,隐瞒财产。** 一些债务人会选择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在诉讼过程中故意隐瞒财产,或者低估财产价值,以达到少分或不分财产的目的。在离婚后,他们再将隐藏的财产转移到自己名下,或者继续由配偶代为持有。
“假离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债务人逃避债务,但这种行为本身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1. **“假离婚”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是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必须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如果夫妻双方以逃避债务为目的“假离婚”,则该离婚行为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2. **可能构成欺诈罪。** 如果债务人以“假离婚”的方式逃避债务,导致债权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则其行为可能构成欺诈罪,将面临刑事处罚。
3. **复婚后财产分割的风险。** 即使“老赖”成功通过“假离婚”逃避了债务,并在之后与前配偶复婚,他们也可能面临财产分割的风险。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复婚后,双方对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之前为了逃避债务将大部分财产都分割给了配偶,那么复婚后,债务人也无权要求重新分割财产。
面对“老赖”的恶意逃债行为,债权人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 **提前预防,做好债务人的资信调查。** 在发生借贷关系之前,债权人应该对债务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其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信息,尽可能避免与“老赖”发生债务关系。
2. **收集证据,证明“假离婚”的真实目的。** 如果发现债务人存在“假离婚”的嫌疑,债权人应该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例如债务人与配偶的通话记录、转账记录、共同生活的照片等,以证明“假离婚”的真实目的是逃避债务。
3. **积极行使撤销权。**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以“假离婚”方式逃避债务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需要债权人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假离婚”的存在。
4. **申请财产保全。** 为了防止债务人转移、隐匿财产,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债务人及其配偶名下的财产,以保证将来判决能够得到执行。
5. **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债务追讨是一项复杂的法律程序,建议债权人咨询专业的律师,获取更精准的法律建议,并在律师的指导下进行维权,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老赖假离婚保全财产后再复婚”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诚信和法律尊严的行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遏制。 一方面,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引导公民自觉履行债务义务,杜绝通过“假离婚”等非法手段逃避债务的行为; 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假离婚”逃避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