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为了防止用人单位转移、隐匿财产,导致劳动者即使胜诉也无法获得有效赔偿,我国法律赋予了劳动者申请财产保全的权利。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争议案件财产保全的相关知识,帮助劳动者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案件财产保全是指在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因担心用人单位转移、隐匿、变卖财产,导致将来无法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而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由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财产采取限制性措施,以保证将来能够有效执行的一种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先把可能被转移的钱或财产“冻结”起来,等案件有结果了再进行处理,防止“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的情况发生。
并非所有劳动争议案件都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才可以:
1. 必须是正在进行的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案件;
2. 申请人必须是劳动者一方当事人;
3. 必须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行为,并且该行为将会导致将来无法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
4. 申请财产保全的数额不能超过劳动者请求的数额。
申请劳动争议案件财产保全需要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具体流程如下:
1. 准备材料:
《财产保全申请书》:写明申请人、被申请人信息、案由、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提供担保的具体形式及担保财产清单等。 相关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证人证言、用人单位存在转移财产行为的证据等。 担保财产的权属证明材料。2. 提交申请: 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材料。
3. 提供担保: 申请财产保全需要提供担保,担保的形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劳动者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提供担保,如果无法提供担保,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降低担保要求或不提供担保。
4. 裁定: 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会在收到申请后5日内作出裁定,如果裁定财产保全,会立即执行。
财产保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查封:对用人单位的动产、不动产进行查封,禁止其转移、变卖。 扣押:将用人单位的财产扣押到指定地点,防止其转移、隐匿。 冻结:将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股票等财产冻结,禁止其使用。1. 申请财产保全的时间非常重要,最好在提起仲裁或诉讼的同时申请,避免延误时机。
2. 申请财产保全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用人单位确实存在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行为,否则申请很难得到支持。
3. 提供虚假证据申请财产保全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对方损失、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
4. 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无法提供担保,可以申请降低担保要求或免除担保。
劳动争议案件财产保全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申请财产保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劳动者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寻求法律帮助,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