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知识
担保人 反担保人的抗辩
发布时间:2024-06-18 01:27
  |  
阅读量:

担保人 反担保人的抗辩

在当今商业社会,担保制度作为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机制,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经济活动中。担保人作为债务人之外的第三方,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需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然而,担保关系的复杂性和现实情况的多样性,使得担保人并非只能被动承担责任,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行使抗辩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本文将重点探讨担保人和反担保人在面对债权人主张时,可以行使的抗辩事由。

一、 担保人可行的抗辩

担保人享有的抗辩权,既包括一般抗辩权,也包括担保人特有的抗辩权,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一般抗辩权

一般抗辩权是指在所有种类担保中,担保人都可以主张的抗辩理由,其通常基于主合同的效力瑕疵或者债务的消灭等进行抗辩,常见的有:

1.1.1 主合同无效或被撤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其效力依赖于主合同的效力。如果主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担保人也无需承担担保责任。例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丙公司为乙公司提供担保。后经法院确认,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因存在欺诈行为而无效。此时,丙公司作为担保人, 可以主张买卖合同无效, 免除其担保责任。

1.1.2 债务已经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条规定,主债务履行、抵销、免除等原因导致主债务消灭的,担保人也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例如,甲向乙借款10万元,由丙提供保证担保。后甲依约向乙还清了10万元借款,则甲对乙的债务消灭,丙的担保责任也随之消灭。

1.1.3 债权人拒绝受领债务人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条规定,债权人拒绝受领债务人履行的,担保人可以拒绝承担担保责任。例如,甲向乙借款10万元,约定还款期限为一年,丙为保证人。一年后,甲依约向乙还款,但乙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在此情况下,丙作为担保人,可以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1.1.4 债权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损害担保人利益

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损害担保人利益,例如恶意增加债务数额、提前到期日等,担保人可以拒绝承担超过其原本担保范围的责任。

1.2 担保人特有抗辩权

担保人特有抗辩权是指仅在特定担保类型中,担保人才可以主张的抗辩理由。常见的担保人特有抗辩权包括:

1.2.1 先诉抗辩权

先诉抗辩权是指保证人享有的,请求债权人先就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清偿,不足部分再向保证人请求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条规定,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债务人有财产可供执行而债权人不申请执行的,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保证人都享有先诉抗辩权,只有依法或者约定能够享有先诉抗辩权的保证人才可以主张该抗辩权。

1.2.2 保证期间的抗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应当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当事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超过六个月不消失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1.2.3 反诉抗辩权

反诉抗辩权是指保证人对债权人享有到期债权的,可以在债权人请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中向债权人提起反诉,用以抵销其应承担的保证责任。

二、 反担保人的抗辩

反担保是指为担保担保人债务的履行,由反担保人为担保人提供担保的行为,其法律性质也属于担保。因此,反担保人也享有一定的抗辩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2.1 面对债权人的抗辩

反担保人面对债权人的请求时,能够主张的抗辩权,与前述担保人的抗辩权基本一致,包括主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债务已经消灭、债权人拒绝受领债务人履行、债权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损害反担保人利益等。此外,反担保人还可以根据反担保合同的约定,主张约定抗辩,比如约定在担保人不承担担保责任时,反担保人也不承担反担保责任。

2.2 面对担保人的抗辩

反担保人面对担保人请求其承担反担保责任时,除了可以主张上述抗辩事由外,还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二条主张如下抗辩:

2.2.1 主合同当事人约定的,担保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

例如,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由丙公司为乙公司提供担保,但如果乙公司违约导致合同解除,则丙公司无需承担担保责任。后丁公司为丙公司的担保义务提供了反担保。如果乙公司违约导致合同解除, 则丙公司无需承担责任,丁公司作为反担保人,也无需承担责任。

2.2.2 担保人自己的行为导致其承担担保责任

例如,甲公司为乙公司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丙公司为甲公司提供反担保。后因甲公司恶意串通乙公司,导致银行贷款无法收回,甲公司承担了担保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丙公司作为反担保人,可以主张是由于甲公司自己的行为导致其承担了担保责任,拒绝承担反担保责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担保人和反担保人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抗辩权,并非只能被动地承担责任。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签订担保合同和反担保合同时,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关于抗辩权的条款, 以免在日后产生纠纷。

2. 担保人和反担保人应该妥善保管好与担保事项相关的证据材料, 例如合同、 票据、付款凭证等,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行使抗辩权。

3. 在遇到债权人主张权利时,担保人和反担保人要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分析案情,选择合适的抗辩理由,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法律适用问题,还需结合具体案情,由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判断。